保险行业风险管控效果正逐步呈现
10月15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基金”)在京召开第四届保险保障基金论坛。论坛以“坚守保险本源 筑牢风险防线”为主题,与会专家就当前保险行业运行和发展形势、保险公司内部机制建设、行业风险防控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总体上看,保险行业风险管控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但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风险防范攻坚战依然没有结束,监管机构的监管思路和能力仍需接受一系列的挑战。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保险保障基金的作用,十几年来,成功处置了新华保险、中华联合的风险,并于2018年完成对安邦集团的注资,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监测与处置经验。未来,中保基金应继续将风险监测与处置作为主业,避免过度追求做大基金规模和提高基金投资收益率。
原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认为,作为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的重要屏障,保险保障基金制度是保险监管职能的延伸和监管手段的有益补充,在行业风险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中保基金应进一步推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创新:一是优化保险保障基金费率模式,尝试引入风险费率;二是探索流动性救助、财务救助等多元化的风险救助方式;三是强化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风险监测职能。
中保基金董事长于华表示,中保基金成立10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保险监管、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服务保险消费者”为发展方向,把尽心尽职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公司使命,进一步践行了做优基金管理平台、做实风险监测平台、做精风险处置平台、开拓延伸服务功能“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接下来,中保基金将持续推动基金制度的改革创新。
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主任赵宇龙就“偿二代”制度体系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偿二代”正式运行11个季度以来,对行业183家公司进行风险评级,有效识别一批高风险公司,并对这些公司采取盯防措施,对问题公司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但是,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偿二代”仍有四方面的问题尚需解决,包括人才资源不足、对未来风险预警不足、对外部冲击研究较少、难以资本化风险标准需要更新。
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监管机构在继续加强监管、深化监管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监管成本、路径依赖和监管能力三方面的约束条件。监管部门应重视这些条件,注意节奏把控,寻找达到监管目的的最佳举措。另外,还需持续关注国际保险监管动向。
此外,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宝新、瑞士再保险中国区总裁陈东辉、安达保险总经理博凯文、毕马威企业咨询公司合伙人黄博等多位专家就保险公司的风险文化和风控实践、产险行业特性、保险保障基金紧急融资渠道建设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 上一篇:给生猪养殖户一份安稳的陪伴
- 下一篇:抚顺地区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全面启动
最新新闻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25日,抚顺经过严格周密的防疫管理,按照计划,逐步安排..[详细]